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村镇环境绿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村镇有着广阔的土地、美丽的田野、错落有致的房舍等环境基础条件,在村镇化两个文明建设中,乡村原有的景观格局正在不断地改变或被破坏,重新设计和建设一个以生态文明为景观设计主旨的发展规划,已经提上乡镇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
村镇绿化应树立生态文明整体观念,力求通过整体、协调的原则和机制,来重新调节社会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生态观念和生态秩序,对村镇绿化进行整体规划,突出绿化的环境美、艺术美,与乡村的景观结合起来,与发展乡村的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景观文化充分展示乡镇绿化自然和谐的独有魅力,正在达成共识。
与景观生态建设相结合
村镇绿化已不是单纯为了经济效益而绿化自己的家园,也不再是简单的植树种草,必须本着和睦型、协调型、恢复型、建设型的生态轨迹,合理地平衡各方面需求,真正贯彻生态文明理念。
对村镇绿化进行整体规划已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在设计中应全面考虑景观元素:蓝脉——各种形式的水体为主的空间,绿脉——各种植物、微生物及动物生长繁衍栖息为主的空间,人脉——人交通活动为主的空间,文脉——人的各种游憩文化活动为主的空间等。
目前,生态绿化是绿化发展中的一个主流,也是人们日益增强的环境意识的体现。因此,在村镇绿化中,要注意乔、灌、草三者有机结合;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相结合,观花与观叶植物搭配,使其在绿化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做到层次变化、色泽丰富、四季有绿。
任意破坏原有的生态是一个特别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在设计与建设中,对村镇原有的自然景观要尽量加以利用,河、湖、汊、林等景观背景要展现得淋漓尽致,创造出更为丰富多彩的乡村园林的自然特色,不能随意将山脉切割,将河流、湖汊截断。
在村民的庭院绿化中,可以发挥原有的农业资源特色,多种植一些有经济效益的果树,种植一些既可观花观果、又可食用的盆栽植物,有条件的还可以大力提倡垂直绿化,利用爬山虎、炮仗花、凌霄等攀缘植物,在漂亮农家别墅或小楼上攀附,不仅装点了农居环境,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节省土地,体现立体的生态之美。
遵循自然体现科学性
不论是城市还是村镇,绿化都是以遵循自然为主,减少改变自然因素,避免违背自然的因素。
有的地方欣赏南方的常绿树种之美,随意引进一些华南地区的热带棕榈植物,如加拿大海枣、榕树等树种,结果过不了冬天,劳民伤财,没有绿化效果。
因此,一定要注意科学性。必须根据本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土壤条件,合理选择适宜本地区的花草和木本植物。
在果树的选用上,还必须考虑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现象。比如,核桃树周边,不宜种植苹果、海棠和多种草本花卉;杉树和檫树、牡丹和芍药、月季和金盏菊都能友好相处,互惠互利,相得益彰,不仅可以观赏,而且对保持水土也有很好的作用。
要注意错落有致,绿化在空间布局上要有层次、体现层次的个性美,不应只栽树木、不栽花草。
另外,不应忽视体现内外美。室外美固然重要,但室内绿化更是自然宜人,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性情、消除疲劳,使人更接近自然。
村镇绿化同样也应重视绿化中的文化艺术性,必须有一个高起点。通过绿化把文化艺术的感染、净化作用有机地融入自然。在公共活动场地,可适当种植一些名贵竹类、松柏、银杏和一些能体现当地特色的乡土植物,使这些绿化植物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之中,改变人们的观赏理念、心态和情绪,享受绿色之美、自然之美,以促进村镇精神文明建设、表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与发展农村旅游业相结合
目前,久居城市的人们,乐意到乡村去体验农村舒适、幽雅恬静的自然生活之乐,欣赏农村的秀丽风光和宁静的环境。
这既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活力,也为村镇绿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很多地方十分看重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把创造优美的乡村环境,作为适应乡村生态游的需要。这就要求在村镇绿化中,要合理搭配植物,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以适应乡村生态游的需要。
在村镇绿化中,尽快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尽可能多地将本土树种、本土草本植物花卉结合,培育近自然林。这些自然林与相对单一树种的城市森林来说,只要利用得好,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适应生态旅游的需要,以多样、本土和天然植被为主,在村镇绿化建设中,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应该充分利用和展示出来,让乡土植物和野生植物,形成颇具野趣的花、草、灌木甚至森林景观。这样既省钱、省力,又有利于保护农林环境,更可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村镇绿化要与园林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景观和资源,合理规划和设计,创造出舒适优美的乡村园林环境。
比如,利用原有的湖泊和河坝、河汊、山丘,建置一些小型水榭楼台和廊亭,让游人休憩,欣赏田园风光。这样不仅满足了城市市民的需要,让他们饱览农村风景,而且美化了村民世代居住的农村环境,使他们获取旅游收入,走上一条发展旅游业的创收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