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7年审计账单新鲜出炉,这么多钱花在哪了?
6月20日下午,2017年度的国家审计工作报告发布。这是中央审计委员会组建以来,审计署首次向全国人大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署是国家财政收支的监督人。和往年比,今年提交的“国家审计大账”有什么新特点?2017年度国家财政经济运行情况怎么样?通过这本大账,审计机关发现了哪些问题,提出了什么建议呢?
6月20日下午,审计长胡泽君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报告中,胡泽君审计长反映了中央决算草案和预算管理、中央部门预算执行、重大专项资金和民生工程、三大攻坚战、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金融和企业六大方面的审计情况,分析了审计移送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并提出了审计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认为:“这个审计报告的内容更为全面,涉及到财政资金整个管理流程,可以讲是整个环节和整个链条。这次报告也首次揭示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当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国家作为所有者,对投资兴办的企业,依法取得收益并进行分配,由此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今年这本国家审计大账更加全面,第一次具体揭示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不够完整的问题。审计发现,截至2017年底,中央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4900多户企业中,有4100多户(占83%)尚未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当年净利润约240亿元。
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司长郝书辰表示:“按照纳入国家资本经营预算的那些企业,他们利润的上交比例来测算,也就是有10%、24亿应交未交,有80%的户数脱离了预算管理,可能脱离人大和审计的监督。我们今年就把这个问题揭示出来,推动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今年的审计报告不仅关注中央的钱袋子,也更加关注民生领域。审计抽查了19个省188个工程项目,为3.4万多名农民工追回欠薪5.94亿元、问责182人;审计发现,12个省的27个部门向2000多家单位收取或转嫁审批前置中介等费用4.57亿元;同时,报告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审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予以了揭示。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现金贷”,是金融审计关注的一个重点。所谓“现金贷”,是指具有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定,无抵押等特征的小额资金出借业务。审计机关根据网友反映和大数据分析,抽查了60家规模较大的“现金贷”机构。他们发现,大部分机构是在无资质、无监管条件下,面向社会公众放贷。
按照相关规定,贷款的年化利率超过24%不受法律保护。在对这些借贷机构的调查中,审计人员发现,它们大多是以日息周息在放款,加上手续费、管理费,贷款利率表面上看起来没超过规定,但实际上却高得惊人。经过测算,60家现金贷机构的实际年化贷款利率都超过150%,最高的将近400%。
曾经从事过“现金贷”业务的小栗,向记者揭开了内幕:“像我之前做过最高的利率,周息30%来算,4个周28天可以达到120% ,借一万块钱,一个月之后要还两万二。利率你规定了,但你没有规定我不能收手续费,他们就把这个利息换种名称,比如手续费、信息管理费,这样的话,是可以规避法律风险的。”
调查中,审计人员还发现,受高额收益吸引,一些产业资本和商业银行也把资金投入到现金贷平台,用于放贷。
审计署金融审计司刘斯恩说:“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总书记也讲了,脱实向虚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一个风险。确实是,我们金融应该服务和服从于实体经济发展,如果金融资源大量流向这样的行业里去,那么它肯定是对我们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有悖于金融机构和产业资本本来应该有的定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脱贫是必须打好的又一场攻坚战。
2017年第2季度以来,审计机关重点审计了全国21个省312个国家贫困县。在某贫困县,审计人员发现,几百万的扶贫资金却投向了房地产、煤业、工贸等非农企业。
审计人员告诉记者,蔚汾镇政府和贺家坪村委与太平洋建设集团的一家房地产公司签订了一个入股协议,根据这份协议,12万元的扶贫资金被转到了房地产公司的账上。经审计人员调查,2017年,这家房地产公司跟21个贫困村签订了类似协议,共转走了137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而在这个县的奥家湾乡,同样有193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以村委会的名义入股到了四家非农企业,泽源煤业就是其中之一。
尽管年终有分红,但得大头的还是企业。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产业扶贫资金要用于农业生产,精准到户,精准到项目,把扶贫资金入股到和农业一点不沾边的非农企业,显然是不允许的。经调查,2017年,这个贫困县共有产业扶贫资金1500多万元,以142个村委会的名义,入股到5家非农企业和22家涉农企业或合作社。
审计人员走访中发现,村里没有与贫困户建立具体的分红措施,贫困户没有在这些企业和合作社参与生产经营和劳动。也就是说,贫困户并没有从这些扶贫资金中真正受益。那么,当地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产业项目储备不够,资金又不能躺在账上不用,更怕出现亏损担责任,所以当地想出了这么个省事的法子。其实,在这个贫困县发现的问题,并不是个例。在审计的300多个贫困县中,37个县发现类似问题,金额超过10个亿。
审计指出问题后,山西当地立即着手整改。目前,27家企业或合作社,全都按照协议进行了分红。入股到5家非农企业的330万元扶贫资金,已全部从企业退出。奥家湾乡曲家沟村的25万元扶贫资金,从泽源煤业退出后,今年初开始种植玉露香梨,带动98户贫困户参与其中。
其实,审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发现问题、揭示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制度完善。在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审计中,小水电开发成为审计的一个重点。审计发现,长江经济带小水电开发强度较大,10个省累计建成2.41万座,平均每万平方公里118座,最小间距仅100米。
这到底是个什么景象呢?记者在长江中下游江西省境内的乐洞河的堤坝上看到,在这条河上短短不到100米的距离之内,竟然出现了两家小型水电站。沿河继续开车不到20分钟,记者又看到了紧密相邻的两座堤坝。
在一张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绿点是江西省所有水电站的位置。在水资源丰沛的区域,这些绿点甚至连成了片。这么密集的小水电站,会对河流产生什么样影响呢?在乐洞河沿线,记者看到,这里大量河床已经裸露在水面之上,为清理水库内泥沙进行的人工作业也随处可见。一个吸砂采砂的小作坊吸出来的砂子,已经累积了十几米高,改变了这条河道原本的生态环境。
虽然开发过密的小水电,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但是调查中,记者却发现,这些小水电站的审批手续都很齐全。
对此,江西省崇义县水利局副局长钟芳明是这样解释的:“当时国家的背景,对小水电来说,是定性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所以水利部门当时做规划的时候,都是按照水能的最优利用,不浪费水头嘛。”
尽管小水电是一种清洁能源,但不顾生态环境影响无序开发,带来的结果可能就得不偿失。这次对小水电开发,审计机关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环保账。
审计署资源环境审计司处长罗涛表示,小水电既与水资源的开发有关系,和水生态也有密切关系,它可能会阻断一些洄游鱼类的洄游路径,影响我们国家的生物多样性。
国家审计署资源环境审计司副司长刘峰强调:“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影响的事情,我们审计都应该关注,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应该要做到无盲点、无禁区。”
通过审计,不仅揭示了小水电开发无序、强度大的问题,更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的角度,分析了深层次的原因。
刘峰说:“水电由于历史原因,生态流量监管不到位。我们抽查一个小水电,它建有生态泄流设施,但是有86%是没有进行在线监测,所以监管形同虚设。”
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姜江华认为:“这能反映出我们在审计工作的站位上,在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上面,有一些新的变化,我们更加聚焦到党和国家关心的重大问题上,更加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更加注重民生,更加注重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这次通过各项审计,审计机关发现并移送重大问题线索300多起,涉及公职人员500多人,问题造成的损失浪费有340多亿元。审计工作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既是发现问题、揭示问题,更重要的通过审计完善制度,解决问题,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驾护航。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