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老的技术--太乙神灸
太乙神灸也称为中医点灸疗法,历史悠久,效果显著,但是由于普通艾灸,针灸的普及,这一种独特技术反而不被人注意,所以一直流传在少数人的手里。如广西壮族的药线灸,四川的符氏火灸,蒙古火灸术,麝火灸以及最近几年声名显赫的元寸灸,这些都是目前在国内做得很不错的中医点灸疗法。
我们从88年开始做针灸推拿开始一直到现在,艾灸一直运用,常用的技术就是针灸,针刀,整骨推拿,艾灸,蜡疗互相结合效果还真不错,为了增加效果与特色,经常深入民间,挖掘更为实用,独特的疗法,以及研究琢磨各种艾灸器具,目前的几个发明也获得了国家专利,特别是蜡泥灸,已经风靡全国。
1995年我们无意之间在清代的《救伤秘旨》一书里面发现用太乙神灸的方法,太乙神灸属于实按灸法,与常见的艾灸中的悬灸完全不一样,也被称为中药点灸,治疗各种疾病,疏通经络效果非凡。得到了启发,我们将中药点灸代替传统的艾灸,作用在人体的经络,穴位上,不但具有特色,效果更是大大提高。
中药点灸和现在网上流行的太乙神灸完全不一样,掌握好配置方法,可以做成不同粗细的,不同功效的药灸条,替代传统的艾灸条,效果更好,更有韵味。也可以做隔药灸,隔姜灸,也可以做脐灸。
我们在操作手法中结合了中药点灸,悬灸,砭石的技术,在选穴上按照中医六合的取穴方法,效果更为直接有效。
<<<<<<太乙神针,又称为太乙神灸,太乙神针是紫霞洞道人秘传给韩贻丰的,韩氏于1717年撰成《太乙神针心法》,但未将这一道家特殊灸术及制针方药公诸于世。直至雍正末年(1735),范毓 始将其药方传给周雍和,周氏编《太乙神针》一书,由于是无痛灸法而且疗效卓著,“凡大小疾厄无不应针而愈”。因而颇收欢迎,“求治者扶老携幼,趾错于道”,王公大人也“争相延致,倒履相迎,恨相见晚也”。所以本书不断被翻刻,清以后未见重印。1984年刘洁声出版了《太乙神针灸临证录》,刘氏得师秘传,其药方与周氏《太乙神针》药方与用法也不同。
“太乙神针”。本来是灸法,为何称为“针”,因为它的操作方式,很象针法(隔几层纸或布)实按在穴位上的缘故。通用古方:艾绒100克,硫磺6克,麝香、乳香、没药、松香、桂枝、杜仲、枳壳、皂角、细辛、川芎、独活、穿山甲、雄黄、白芷、全蝎各500克。上药研成细末,和匀。以桑皮纸1张,宽约30厘米,摊平,先取艾绒24克,均匀铺在纸上,次取药末6克,均匀掺在艾绒里,然后卷紧如爆竹状,外用鸡蛋清涂抹,再糊上桑皮纸1层,两头留空纸3厘米许,捻紧即成。>>>>>>
以上是文献中的古方,我们鸿玉堂早已不用,现在运用的是我们操作了多年的自己的配方,融合了道家药火灸,药香灸的优点做出的特色太乙神灸。
鸿玉堂太乙神灸,一根10元,50根以上批发价格6元一根
北京鸿玉堂中医研究院
18464561920
中国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