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重庆两省市紧密沟通,以多种方式分工协作,通过远程会议交流协调,协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编制。
目前,川渝两地加紧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和标志性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重大开放合作和重大公共服务项目,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夯实基础。同时,两地协同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共同促进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共同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
日前,成都东部新区宣告成立。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批复,成都东部新区将承担起多项重任,其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尤其责任重大。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从3月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以来,四川、重庆两地“双城记”好戏连台,“经济圈”建设如火如荼。
双城合作进入新阶段
今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之后,四川、重庆两地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3月17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稳定趋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即以视频形式召开。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在会上指出,重大战略蕴含重大机遇。重庆将强化“一盘棋”思想、贯彻“一体化”理念,深化与四川对接合作,尽快把战略要求转化为战略行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指出,当前川渝合作进入了战略引领、高位推动、全面深化新阶段。四川将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新时代四川改革开放的牵引性抓手,以重大战略协同为统揽,以成渝相向共兴为引领,以毗邻地区合作为突破,与重庆市齐心协力、相向而行,举全省之力务实推进、有效实施。
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教授分析认为,成渝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和人口向重庆、成都两座特大城市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两座特大城市发展优势不断增强,成为成渝地区增长极。今后一段时期,成渝地区发展仍然必须依靠重庆、成都两座特大中心城市双核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则要靠成渝地区带动。
中央财经委六次会议为成渝地区以及重庆和成都两座城市规划了蓝图:强化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牢固树立一体化理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涉及四川、重庆两省市,必须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才能唱好“双城记”。
为此,两省市加强沟通,精心谋划,各个层级以多种方式分工协作,通过远程会议交流协调,协同推动规划编制。3月中旬,四川省提出了《四川重庆两省市共同争取国家支持的重大事项》和《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年重点任务》,重庆市提出了《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机制》。
4个文件精神为两省市各个层面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指明了行动方向,一些此前难以推行的工作得以快速推动。
4月14日,川渝两地科技部门签署《进一步深化川渝科技创新合作 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 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框架协议》,明确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两地科技部门还将围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吸引人才等一系列重点工作开展合作。
4月22日,川渝两地人社部门工作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会议商定了2020年度多项重点工作,包括建立就业服务共享机制、携手共保两地居民就业、协同落实社保政策、人事人才政策互认、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等。
4月23日,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共同打造的内陆开放门户第二次联席会议在重庆举行。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携手加强规划战略协同、探索内陆开放新模式、推进交通互联互通、推进产业联动发展、助力西部科学城建设、深化多领域改革创新合作、建立两地合作机制七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同一天,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达成协议,2020年双方将携手完成十项重点任务具体项目包括规划推进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形成两江新区与天府新区直连高速通道;规划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接入重庆北站,形成向西直连成都,向东直连沿江高铁的大通道;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等平台为支撑,探索会展发展新模式,联合打造国际会展会议高地;共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
川渝规划开通13条城际公交、两地公积金转移一地办、体育场馆“一卡通”、搭建共同产权市场……
补齐短板夯实基础
落实重大战略部署,抓好重大战略工程是关键。目前,川渝两地正加紧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和标志性的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重大开放合作和重大公共服务项目,探索双方合作、多方参与等方式,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夯实基础。
加快推动出渝出川重大通道建设,补齐基础设施领域短板,是川渝两地高度一致的共识。
据介绍,两地交通部门将以构建成渝高速公路通道群为重点,年内建成成(都)资(阳)渝(重庆)高速公路,新开工南充至潼南、内江至大足、泸州至永川、开江至梁平等9个高速公路项目;加快镇广高速通江至广安段、泸渝高速扩容、成渝高速扩容等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加快s202线邻水县至川渝界段等毗邻地区干线公路改造建设,消除瓶颈路段,强化川渝两地路网互联互通。到2020年底,川渝间高速公路通道达12条,毗邻地区二级及以上普通国道达到9条、三级及以上普通省道达到10条。
重点强化运输服务一体化。加强四川泸州港、宜宾港与重庆果园港、万州港深度合作,会同重庆建立铁水联运、水水中转长效机制,推进跨区域、跨方式货运信息互联互通,共同拓展国际道路跨境运输线路。积极推行成都、重庆公交和地铁“一卡通”、毗邻地区开行公交线路或公交化运营的客运班线,逐步实现交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建设双城经济圈的意义所在,要实现这一目标,产业发展是关键。4月3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制造业)专项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川渝两地提出,要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协同发展。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夯实数字化网络化基础,协同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共同促进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共同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共同打造区域特色公共品牌,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协调,协同推进一体化市场建设,全面提升川渝地区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
唱好“双城记”,建优“经济圈”,需要川渝两地解放思想,不求“牵头”,要变传统的“火车头”观念为高铁“动车组”意识。在谈到“双城”关系时,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教授这样说。如今,这正在成为成渝两地的共识。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