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非细胞生命形态,它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没有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没有智慧,没有感情。离开宿主它就将无法生存,而它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繁殖——通过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产生几乎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若论历史,病毒远比人类历史悠久。从人类诞生,病毒就与我们如影随形,并不断导致一场又一场大灾难。遗憾的是,人类在与病毒的抗争中几乎总是失败的那一方。迄今为止,疫苗是我们对抗病毒最有效的武器之一。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开发出眼下这场疫情的病毒疫苗呢动脉网回顾了本世纪由病毒导致的五大全球传染病,以及从零开始成功上市的埃博拉病毒疫苗的开发过程。或许,我们可以得出自己的答案。
本世纪五大传染病
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非典型性肺炎)
这个后来被称为“非典型性肺炎”的病症有据可查的第一例案例出现在2002年11月16日,我国广东省佛州市。由于这是一种未曾见过的疾病,其症状与典型的肺炎有所区别,我国将其命名为非典型性肺炎。世界卫生组织(下文简称who)则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简称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非典随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国——2003年4月到5月,国内新增病患在两个月内达到6000多人。不光在我国,这种疾病也在全球其他地区传播。有鉴于此,2003年4月who宣布集中在中国、越南和加拿大部分地区以及新加坡爆发的此次疫情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文简称pheic,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到2003年6月开始,疫情逐渐得到控制,who在6月24日宣布不再将此次疫情列为pheic。
2003年7月13日,全球非典确诊及疑似病例不再增加。根据who的统计,截至2003年8月7日,全球32个国家及地区共报告确诊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死亡率10.87%。
2003年春天,科技部紧急启动防止非典科技行动,开始研发针对sars冠状病毒的疫苗。2004年5月22日,4名志愿者在中日友好医院接种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研制测评的sars冠状病毒活体灭活疫苗。这是世界上第一支sars冠状病毒活体灭活疫苗。
随后,又有36名志愿者开始免疫实验过程。2004年12月5日sars灭活疫苗ⅰ期研究揭晓,接种疫苗的受试者全部产生抗体。然而,因为sars冠状病毒从此销声匿迹,后续的临床研究无法继续,项目最终被取消。
2009年甲型h1n1流感
2009年4月15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在加州10岁患儿送检样本中,发现一种新型甲型流感病毒。这种病毒后来被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它很快在美国蔓延,并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
研究发现甲型h1n1病毒的基因组,是由北美猪系的h1n1和欧亚猪系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组重组而成,因此也被称为“猪流感”。
2009年4月25日,who宣布此次疫情成为pheic。随后,2009年6月11日,who将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提升至6级。这也是who自1968年以来首次将疾病流行警戒级别提升至6级。
此次疫情席卷了75个国家和地区,最终在2010年4月10号基本结束。
2009年h1n1病毒影响范围(图片来自who)
由于感染人数众多无法一一统计,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只能通过数学模型进行估算:从2009年4月12日至2010年4月,美国有6080万(4330万~8930万)确诊病例,近27.4万人(19.5万~40.2万)住院治疗,12469人(8868人~18306人)死亡。在病毒传播的第一年,全球约有151700-575400人死于这次大流感。
2009年4月21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始研发用于疫苗制备的病毒株,并很快选定了用于制造疫苗用的疫苗病毒,并提交各国和who。由于流感病毒疫苗制备多年来已经非常成熟,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疫苗很快就被生产出来。
2009年9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批准了我国第一款甲型h1n1流感疫苗。9月7日,第一批可以实施免疫接种的合格疫苗产品完成签发。9月8日,卫生部宣布我国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可以应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国家。
在此次疫情中,rpt-pcr技术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通过试剂盒核酸检测,医生可以很快确认患者是否感染病毒。这也成为了后来人类对抗病毒的科技利器。
2014年和2018年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罕见的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是当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患者最后会全身出血而亡,死状惨烈。
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病毒潜伏期可达2-21天,通常只有5-10天。这种病毒的前期传染性不强,不能通过空气传播,主要通过体液传播,其中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和呕吐物感染性最强;其他体液也有一定传染性风险。不过,患者的汗液中目前还未检测出活体病毒。
埃博拉病毒主要呈现地方性流行,局限在贫困的中非热带雨林和东南非洲热带大草原。这些地方缺乏适当的医疗设备和卫生训练,这是传染的主要根源。
2014年2月,西非地区开始爆发大规模的埃博拉病毒疫情,主要集中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三国,并对邻国造成严重威胁。2014年8月8日,who宣布此次疫情为pheic。
截止到2016年6月9日,利比里亚结束疫情为止,全球共有28646个确诊案例,死亡人数11323人。绝大部分集中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三国。
2018年5月8日,刚果民主共和国的西北部出现了新一轮埃博拉病毒疫情,7月24日who宣布疫情结束,共有53例确诊案例,17人死亡。
2018年8月5日,该国又爆发了新一轮疫情。who在2019年7月17日宣布此次疫情为pheic。截止2020年1月28日,共有3302例确诊案例,2242人死亡。
2019年11月11日,默沙东的埃博拉疫苗ervebo(rvsvg-zebov-gp,简称v920)减毒活疫苗获得了欧盟委员会的批准,这是疫苗首次获得监管机构的许可。12月21日,fda在美国批准了该疫苗。
2015-2016年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早在1947年在非洲东部就被发现。这是一种主要由伊蚊传播的病毒,可通过血液、母婴和性关系人际传播,临床主要表现斑丘疹、发热、关节及肌肉酸痛。寨卡病毒对于婴儿有极大的威胁。研究表明,感染了这种病毒的孕妇分娩婴儿出现小头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病变的可能性大增。
寨卡病毒之前在全球只是有零星爆发。2015年5月,巴西发现寨卡病毒疫情,开始在南美洲大规模爆发流行,并不断蔓延至全球59个国家及地区。2016年2月,who宣布这次疫情为pheic。
寨卡病毒影响范围(图片来自who)
根据统计,从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巴西发现了150万起确诊病例,有超过4000例感染孕妇分娩了小头畸形儿。2016年11月18日,who宣布pheic解除。
2016年2月,who宣布有15家公司和研究组在开展寨卡病毒疫苗研究。其中,来自美国的dna疫苗和印度的灭活疫苗相对比较成熟。不过,一直到现在,疫苗也还没有完成研发。同时,也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的特效药。
除了改善卫生条件及喷撒杀虫剂等常规措施,who也采取了其他的手段来削弱病毒的传染性,比如,通过生物手段来在伊蚊群体中消灭病毒被引入其中。
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种可阻止登革热和寨卡等病毒在蚊虫体内生长及复制的细菌。当感染有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子与野生蚊子交配时能够将沃尔巴克氏体传给下一代蚊子,从而首先在蚊子群体中消灭这种病毒。
根据研究,这种细菌对人类没有什么坏处。尽管原生伊蚊群体没有这种细菌,但它对生态的影响不大,在包括蝴蝶、果蝇和某些蚊虫等超过60%的常见昆虫中都可以见到这种细菌。
自2014年9月起,科研人员在持续20周的时间里每周向里约热内卢的tubiacanga和jurujuba郊区释放1.2万到1.5万只感染有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并于一年后重复实施了这一举措。试验结果显示这一手段很有前途,可有效使受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的蚊子扩散,从而减少寨卡病毒的传染源及传染途径。
2012年和2015年中东呼吸综合征
2012年6月,沙特阿拉伯发现了由某种未知冠状病毒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并致人死亡。这种新型的冠状病毒被称为mers,被认为是由骆驼传播,在随后数年在中东地区持续传播,并在2014年爆发,全球共有12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确诊病例。
疫情在2015年基本得到控制,截至2015年5月10日,沙特阿拉伯确诊976例,死亡376例。从2013年7月9日至2015年6月17日,who组建了突发事件委员会,并就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召开了9次会议,但始终没有将此次疫情列为pheic。
从2015年5月20日发现首例确诊病例开始,韩国也发生了mers疫情。一直到2015年12月23日,who宣布疫情结束。韩国总共发现186例确诊案例,死亡38例。
mers传播范围(图片来自who)
中东呼吸综合征每年都会有零散病例发现,从2012年4月至2019年11月,全球共有2494个确诊案例,858例死亡。
经过7年的研发,mers疫苗的研发终于有了一定的成果。2019年9月,《柳叶刀传染病》杂志刊发了研究论文,报道了关于mers冠状病毒的dna疫苗gls-5300的首次临床ⅰ期实验结果,证明安全有效。目前,共有4种mers病毒疫苗正在进行临床ⅰ期实验。